过而不改·Unrectified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孔子说:“有了过错却不改正,这才是真正的过错啊。”
- 《论语》 15.30
Confucius said:" To have faults and not to rectify them - this, indeed, should be pronounced having faults.
- Analects of Confucius, 15.30

Saturday, September 24, 2011

《英语教学,路在何方?》读后感

(For the English version of this article, please click here.)

点击这里阅读《英语教学,路在何方?》

我从小就被告知,英文很重要。小时候,爸爸经常提醒我和哥哥要学好英文,妈妈则经常鼓励我们看英文卡通片和故事书,增强英文的基础;我们一家人平常也尽量以英文对话,好让我们兄妹俩学习说一口流利的英文。如今,我至少能够以英文作为我沟通的语言,能够读、听、讲、写,我必须感谢爸妈对我细心的栽培。也正是爸妈这细心的栽培,让我和哥哥从小到大与我们学校的英文老师之间发生许多有趣的事件。

哥哥在幼儿园时,他的英文老师曾在课堂上教同学们人体各部位的名称。老师指着她的脸颊,说:“This is ‘chin’.”(这叫‘下巴’),然后指着下巴,说:“This is ‘cheek’.”(这叫‘脸颊’)。哥哥当场就告诉老师,她把’chin’和’cheek’给弄倒反了,可是老师依然坚持她没有错。哥哥就回家告诉了爸妈,妈妈就到幼儿园询问此事。那老师说她会再去查查,但事情到最后也不了了之,老师也没再向同学们澄清什么。

我到了中学,才发现中学的英文教学大纲似乎是在重复小学的英文教学大纲 – 我们学的竟然又是”a, an, the”,”this, that, those”。我在我的某一份中学英文考卷上,曾看过这样的一道选择题:“He works as an engineer in ____ United Kingdom.”,选项分别是”a”,”an”,”the”,”-“。我很有自信地选择”the”,但考卷派回来时,我错了那题(老师坚持答案是”-“,即整句是“He works as an engineer in United Kingdom.”)。我回家问了爸妈,问了曾到英国留学的姑姑,再问了曾当过英文老师的姨婆,他们都说答案是”the”。于是,我回到学校时再问了问老师,老师却不耐烦地跟我说那道题目是从一本英文参考书抄出来的,不可能错。到最后,那道题目在我的考卷上还是打了个叉,考试分数也少了两分,更重要的是同学们都误以为答案是”-“。年尾时,爸爸到校恳请了那位老师别再误人子弟;随后那位老师离职了。

以上只是简单的两个例子,要是我在这里把所有这类型的事件记载下来,恐怕要好几页才写得完。现在的议题是,如何能够提高国人的英文水准?许多英文老师规定学生上英文课时只能用英文一种语言沟通。这理应能让同学们更有自信地用英文对话,有助于解决未来工作上将会遇到的沟通难题。然而,当学生用了错误的语法,老师听见了也没纠正他,或者老师根本不知道那是错误的语法,这就叫“弄巧反拙”,反而会导致学生习惯使用错误的语法。另外,一些学校实行英语动态教学、英语网上教学,硬说这个动态教学是多么的有效,那个网上教学是多么的先进,可到最后就是没有解释为什么英文不及格的同学经过这些“教学”后,英文依然是不及格。能够提高国人的英文水准的方案,陆陆续续都有人在提出。但现在的问题就是,正在实行这些方案的老师,有些连本身的英文水准也比学生差,哪里能够提高国人的英文水准?

爸爸说,根据教育专家的研究,日常生活中会用到的英文词汇约有5000字,要是老师能在课堂上教好这5000字,那不是更有助于学生吗?这应该比每年重新开始教”a”,”an”,”the”更好吧?我离开中学生涯到学院念书,最大的转变是课程都转用英文作教学媒介语。课本都是英文的,教授授课也用英文,做的功课、写的报告也是英文的。之前没有打好英文基础的同学,只好一直翻字典查不明白的词汇。到了这个阶段才来把语文学好的同学,课业上也就比其他同学慢几步了。

很多人都说,国人的英文一代不如一代,但爸爸说,其实是这国家的英文老师一代不如一代。当那位应该把学生的英文教好的英文老师也传授错误的东西的时候,学生该转向谁求救?老师理应指导学生寻找从愚昧走向文明的路,但是当老师自己也不知道路在何方时,那岂不是“瞎子领瞎子”?要是这情形继续蔓延下去,那我们的教育,我们的英语教学,路途渺茫。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