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此篇文章原以英文编写,建议读者阅读英文版。
Note: This article was originally written in English. Reading the English version is highly recommended.
在我还没有进入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之前,我先声明这篇文章将与我已经在部落格张贴的文章,还有我打算在将来张贴的大部分文章不一样。怎么说呢?我之前所写的文章(以及我将来会写的文章)都是在叙述我曾经历过的真实事件。这些事件都是从我的角度来叙述,根据我的回忆来描写,采用我觉得适合的词语来形容我当时的心情。换句话说,我在文章里的所叙述的事件都是事实。
这篇文章和我的其他文章的不同点就是我将会在这篇文章叙述三则故事。我通过部落格向大家介绍这三则故事,是因为我希望能让(至少一些)没听过这些故事的读者受益。由此,我现在就在圣诞之灯温暖的辉光下,以宁静坦然的心态,一边陪同全力支持我的家人享受我们和谐的家庭气氛以及这美丽的平安夜,一边开始写这篇文章。
(一)
第一则故事围绕在一封由著名的法国哲学家伏尔泰(Voltaire)写的信。1726年,伏尔泰因为讽刺了一位贵族德•罗昂(Chevalier de Rohan),引起了他的愤怒而被监禁在巴士底狱。这封信是伏尔泰在巴士底狱里写给”The Minister for the Department of Paris”。
The Bastille, April, 1726.
M. de Voltaire ventures humbly to point out that an attempt has been made to assassinate him by the brave Chevalier de Rohan (assisted by six cutthroats, behind whom the Chevalier courageously placed himself); and that ever since, M. de Voltaire has tried to repair, not his own honor, but that of the Chevalier—which has proved too difficult…M. de Voltaire demands permission to dine at the table of the Governor of the Bastille and to see his friends. He demands, still more urgently, permission to set out for England. If any doubt is felt as to the reality of his departure for that country, an escort can be sent with him to Calais.
巴士底狱,四月,1726年。
伏尔泰谦虚地指出,勇敢的德•罗昂(在六个凶手的帮助下,且德•罗昂勇敢地把自己摆置在这六个凶手后面)企图暗杀伏尔泰;从那以后,伏尔泰尝试修复德•罗昂的尊严而并非修复自己的尊严—但此事实在是太难了。。。伏尔泰要求被准许在巴士底狱管理人的餐桌用餐,以及与朋友见面。他也更急切要求被准许起程往英国。若对于他前往那个国家的真实性有任何质疑,可派人护送他至加来市(Calais)。
伏尔泰在出狱后,被驱逐出境到英国去了。
如今,也是一样:一些人尝试把真相说出来,却往往会遭到别人的“企图暗杀”,而这些“刺客”,则通常会像德•罗昂一样,非常勇敢地把自己摆置在能够保护自己的屏障后面。
(二)
第二则故事关系到孔子,以及七岁为孔师的小孩—项橐。
有一天,孔子乘着马车周游列国,碰见一群小孩在马路上玩耍。见到孔子的马车,路上的孩子纷纷到路旁躲开,只剩一个小孩站在马路上,这个小孩就是项橐。
孔子吩咐项橐到一旁让马车过,但项橐依然稳稳地站住。
孔子下车问项橐:“你为什么不让路?”
项橐回答:“这里有座城子,马车怎能过?”
“城子在哪?”孔子问。
“就在我脚下。”项橐回答。
孔子看了看地上,看见了小孩用沙子和石粒建成的“城子”。
“如果我仍然要马车过呢?”孔子问。
“自古到今,车子躲城,还是城躲车子?”项橐说。
孔子吃惊项橐的聪明,绕“城”而过
虽然项橐年纪小小,但孔子佩服项橐知识渊博,随后孔子拜项橐为师。
(三)
最后一则故事,则关于到另一位著名的中国哲学家—庄子。
有一天,庄子前去拜访在梁国当宰相的惠子。有人告诉惠子,庄子可能图谋不轨,令惠子非常担心。于是,惠子派人把庄子捉到官府去。
“你为什么来见我?”惠子问庄子。
“其实,我是来讲个故事给你听。”庄子回答。“你有听过一种叫鸳雏的鸟吗?它从南海起飞到北海去,只在梧桐树上栖息,只喝最甜美的泉水。有一次,鸳雏飞过一只吃着已腐臭的老鼠的猫头鹰。猫头鹰以为鸳雏要把老鼠抢走,便不断发出叫声,但猫头鹰不知道鸳雏对那只死老鼠一点儿兴趣都没有。你像这只猫头鹰吗?”庄子最后问。
一些人就像那只猫头鹰,一直担心别人有阴谋诡计想抢走他们手中的东西。然而,他们没有意识到他们手中所抓着的只不过是一只腐烂、死了的臭老鼠。
三则故事,三个不同的主角—西方的伏尔泰,以及东方的孔子与庄子。
我认为这三则故事都带给我们一些简单的教训。比如说在伏尔泰的情形,许多人为了逃避现实,试图“暗杀”把(大多数是丑陋的)事实说出来的人。德•罗昂与现代的“刺客”的相似之处,就是这些人往往都会利用一些屏障来(勇敢地)保护自己。举个例子,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有些人在勇敢地侮辱别人时,喜欢使用匿名成为保护自己的屏障。除此之外,尽管有人很努力地在修复尝试“暗杀”他们的“刺客”的尊严,仍然还是遭到悲惨的下落,就如出狱后被驱逐出境的伏尔泰。
至于第二则故事,它的教训也蛮明显吧?孔子为众人所尊敬的长辈,却愿意承认一个小孩为师。孔子也没有感到羞耻,反而是在听了项橐根据逻辑和常识所论述的事实之后,更有礼貌地对待项橐。一些孩子年纪小但把事实说出来,却有一些人把他们当成无知、不值得以礼对待、还必须要被侮辱的生物。这些人就是最应该要把这则故事当教训的人。
最后一则故事,就涉及到那些一直为不需要忧虑的事而忧虑的人。这些人通常都不会发觉他们手中的只不过是老鼠的死尸,而且他们往往会像为了保住一根骨头而乱吠的疯狗,就像故事里为了保住死老鼠而乱叫的猫头鹰。你像这只猫头鹰吗?
过而不改·Unrectified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孔子说:“有了过错却不改正,这才是真正的过错啊。”
- 《论语》 15.30
Confucius said:" To have faults and not to rectify them - this, indeed, should be pronounced having faults.
- Analects of Confucius, 15.30
孔子说:“有了过错却不改正,这才是真正的过错啊。”
- 《论语》 15.30
Confucius said:" To have faults and not to rectify them - this, indeed, should be pronounced having faults.
- Analects of Confucius, 15.30
Monday, December 27, 2010
The Truth, The Whole Truth, And Nothing But The Truth(华文版)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